华大在线(通讯员化轩)近日,我室李海兵教授研究团队在仿生离子通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 doi:10.1038/s41467-017-00330-z)。这是该研究团队在仿生离子通道领域发表的第七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研究论文。 光敏离子通道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通道。例如,视紫红质通道蛋白是一类重要的光敏蛋白,其对眼睛视觉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光刺激下,该类蛋白构型发生变化,调控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平衡,进而表达相应的生理信息和功能。那么,光如何控制限域通道中离子传输?构建光控人工离子通道模拟生理离子通道,是理解这一生理过程内在机制的关键,极具必要性和挑战性。 针对这一挑战,在前期仿生离子通道工作(J. Am. Chem. Soc. 2011, 133, 7644; Adv. Mater. 2014, 26, 455; Chem. Sci. 2015, 6, 5859; Chem. Sci, 2016, 7, 3227;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5296和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7186)的基础上,李海兵教授研究团队提出将光敏的柱芳烃主客体系引入纳米通道的设计新策略,成功构建了光敏的仿生离子通道。通过将柱芳烃主客体系的光响应转化为通道的门控,他们实现了光控的离子传输模拟,加深对生理通道光敏机制的理解。该研究为模拟生物体系中复杂的离子传输过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研究平台,在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72076,21372092)的连续资助以及111创新引智计划(B17019)等项目的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