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化学学院教师肖文精、陆良秋及其研究团队在含氮杂环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Angew. Chem. Int. Ed.(2016,55, 2200-2204)上。
由于过渡金属通常具有较强的亲氮性,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策略来实现含氮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构建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肖文精、陆良秋等人通过理性设计新型磷/硫配体,成功实现了钯催化的不对称脱羧[4+2]环加成反应,首次高效、高选择性地构建了具有三个连续手性中心、包括一个手性季碳中心的四氢喹啉骨架。与此同时,他们还利用二维核磁技术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新型手性配体的作用机理,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该研究工作在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后,立即得到了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ark Lautens教授的高度肯定。他在国际著名评论性期刊Synfacts(2016,12, 0277)上撰文积极评价了这一工作的科学意义和创新性,认为“新配体结构新颖、高效,在连续手性中心的构建方面用途广泛”。
该成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32003, 21202053和21572074)、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015CFA033)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基金(FANEDD 201422)等项目经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