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化学楼五楼学术报告厅召开了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5月5日,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化学楼五楼学术报告厅召开了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林国强院士、华东理工大学钱旭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赵进才院士、清华大学王梅祥教授、南开大学席真教授、南开大学刘育教授、武汉大学秦金贵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喻子牛教授、贵州大学宋宝安教授等十名校外专家出席了会议。副校长李向农教授及科技与产业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上午的开幕式。开幕式由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盛华教授主持。
李向农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对各位学术委员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的同时,对该实验室能连续两轮顺利通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五年一轮的“末位淘汰”式的运行评估表示祝贺,对该实验室近十一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他表示农药学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之一,也是我校为数不多的近期能做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驾齐驱”的学科之一,而该实验室又是我校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将一如既往地重点支持这一实验室的发展,希望该实验室尽早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随后,实验室主任杨光富教授向学术委员会汇报了2013年度的工作进展。
开幕式后,南开大学刘育教授应邀做了题为“高键合能力的冠醚化合物及其分子器件”的学术报告,实验室学术骨郭军教授、郝格非副教授、陈加荣副教授和刘政副教授也向学术委员会汇报了各自的研究工作,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下午,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洪渊院士在化学楼五楼会议室主持召开了专家研讨会,九名校外委员以及杨光富、刘盛华、万坚、贺红武教授等四名校内委员共十三名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批准了实验室第九期开放基金项目。随后,针对实验室今后五年发展规划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尽管该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要求尚有差距,尤其在“农药学”和“化学生物学”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仍然不足,实验室应抓住新大楼已正式立项建设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大力量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此外,专家还一致认为实验室应进一步凸显农药研究特色,根据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农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实现国家科技奖的新突破。
化学学院党委书记杨军和校科技与产业处副处长梅伏生代表依托单位参加了会议。杨军书记表示,化学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争早日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二O一四年五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