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基本情况 |
项目团队基本情况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负责人姓名 |
第一指导教师姓名 |
等级 |
1 |
融合结构化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中学物质结构教学研究 |
创新训练 |
袁鹏 |
万坚 邓阳 |
A |
2 |
基于互联网的个别化指导教学 |
创新训练 |
李青 |
李佳 |
A |
3 |
拟南芥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底物抑制的机理研究 |
创新训练 |
余雷 |
杨光富 杨文超 |
A |
4 |
可见光促进含三氟甲基的二氢吡唑的高效合成 |
创新训练 |
卢宾 |
陈加荣 肖文精 |
A |
5 |
铜催化的萘并[2,3-a]中氮茚-7,12-二酮的合成和活性研究 |
创新训练 |
孙慧莹 |
吴安心 |
A |
6 |
[无饿不坐]饮食局 |
创新训练 |
哈丽达·赛力克大 |
范重庆 安晓蕾 |
A |
7 |
四聚磷酸盐促进亚铁活化分子氧降解四环素及其机理研究 |
创新训练 |
胡庆宇 |
张礼知 |
B |
8 |
“3+3”高考模式的认同度分析—基于对湖北省重点中学及部属院校的调查 |
创新训练 |
吴中鹏 |
王世存 王后雄 |
B |
9 |
可见光光氧化还原和路易斯酸协同催化:不对称合成含三氟甲基的氮杂环类化合物 |
创新训练 |
刘运航 |
肖文精 陈加荣 |
B |
10 |
浓氨水瓶口的白雾哪去了?——基于科学论证的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
创新训练 |
楼方樱子 |
张文华 邓阳 |
B |
11 |
微孔金属-有机骨架的控制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 |
创新训练 |
韩琼 |
温丽丽 |
B |
12 |
可见光催化的羧酸脱羧/羰基化/炔基化串联反应研究 |
创新训练 |
董田田 |
陆良秋 |
B |
13 |
四唑取代的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
创新训练 |
张骞 |
丁明武 |
B |
14 |
以蓝藻FBP/SBPase为靶酶的新型杀藻剂的设计及筛选研究 |
创新训练 |
冷如松 |
冯玲玲 |
B |
15 |
嘧啶甲酰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
创新训练 |
赵莹 |
张爱东 |
B |
16 |
稳定具有潜在临床疗效的白介素或单克隆抗体 |
创新训练 |
谭欢 |
崔艳芳 |
B |
17 |
室温下光致分子自旋态的调控 |
创新训练 |
关芯 |
李东风 |
B |
18 |
苯并恶嗪酮与硫叶立德的脱羧环加成反应 |
创新训练 |
孟雨 |
陆良秋 |
B |
19 |
相选择性拓扑晶型转变构筑BiOCl/ Bi2O3异质结以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创新训练 |
杨治平 |
张礼知 |
B |
20 |
新型高分子材料在园艺花盆的改良创新和相关市场开拓的实践活动 |
创新训练 |
乔娜 |
伍强贤 叶静 |
B |
21 |
新型膦配体的产业化研究 |
创新训练 |
姜旭 |
余广鳌 |
B |
22 |
手性磷酸催化剂的合成以及在有机串联反应的应用探索 |
创新训练 |
张艳 |
石德清 |
B |
23 |
石墨烯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
创新训练 |
冯浩 |
朱先军 |
B |
24 |
铜催化合成[1,2,3]三氮唑[1,5-c]喹唑啉的串联反应研究 |
创新训练 |
李涵 |
吴安心 |
B |
25 |
多酰胺杯芳烃修饰的金界面的构建及其对单糖的识别研究 |
创新训练 |
邹文凯 |
李海兵 |
B |
26 |
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成效调查—基于学生实习及毕业后的反馈情况分析 |
创新训练 |
任宁宁 |
王世存 王后雄 |
B |